對于家庭教育,越來越多的家長目前達成這樣的共識:愛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父母角色的缺位,令人警省,讓人反思。
不可忽視的是:在注重家庭教育,重視陪伴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家長們也難以擺脫陪伴的疲累與乏力,甚至個別家庭陷入“陪伴累成狗,溝通全靠吼”的現(xiàn)實。
理想和現(xiàn)實畢竟有差距??!靠自己摸索半天也不得其法。
幸好,最近PYP三、四年級四月家長工作坊及時推出了《如何陪伴,讓溝通更有效》的專題講座。
如何舒心陪伴,和孩子有效溝通,你也正為此困擾嗎?

溝通,一定要從心開始。只有用真心、真誠去傳情達意,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為順暢。
彭老師從這個樸素真理出發(fā),運用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說明教育的前提是有效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
講座中,各位爸爸媽媽時而流露出會心的微笑,時而陷入深深的沉思。大家從亦正亦反的案例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有經(jīng)驗,有教訓。

錯誤的陪伴,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有時不如撒手不管。
只有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愛,溝通才會有效。
有效的溝通,是正確處理情緒的結(jié)果。父母首先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解決教育的問題。


教育是個難題,讓人目眩神迷。
為人父母,是身份的轉(zhuǎn)折,而非資格的取得。
在情緒的表達與管理上,和孩子一樣,我們也需要上下求索,不斷學習。
每月一次的美視IB—PYP家長工作坊為家長提供了最好的學習交流機會。
教育,也許我們不能都做對,但至少我們要知道什么是錯,什么是對,并勇于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