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親子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內(nèi)容。閱讀是個人心靈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有一件事,IB-PYP學習者們都不謀而合——那就是愛上閱讀,與孩子一起讀書,營造書香家庭的同時,伴隨孩子的精神成長。
12月23日下午,PYP家校學習者社區(qū)的班級代表們再次齊聚學術(shù)廳,分享并聆聽各班在閱讀行動上的收獲與體會。
進入美視學校這四個月以來,在老師的引導(dǎo)及閱讀氛圍的建立下,對孩子閱讀方面越來越重視的意識下,我們在家中建立了固定閱讀時間與閱讀內(nèi)容,購買與租借了適合孩子閱讀的繪本,這不僅僅是引導(dǎo)孩子閱讀,更是鞭策我們父母自己重視閱讀,參與閱讀。當孩子在學習,閱讀時,我們應(yīng)該陪伴并參與,而不是監(jiān)督與檢閱。
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們,家長們,用心地給孩子們建立了專門的閱讀區(qū),溫馨又有文學氣息,孩子們席地圍坐,這種閱讀的氛圍,閱讀習慣的建立,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愛與責任。
能在重視閱讀的美視學校,能在相親相愛,快樂無比的大家庭里學習。我為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與快樂,也為我們選擇美視,而感到無比幸運。
…學習的概念在這個社區(qū)里無處不在。
說到學習,身為一個入學初級階段娃的媽媽,我急切需要從同年級、高年級的寶爸寶媽們身上去學習如何協(xié)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無法回避需要提及一位隨時隨地、默默無聞為我們傳道解惑的老師——書籍。
首先,讀書在我們家里是一件自然而愉快的事。孩子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就想我每天該給孩子說些什么呢?那就請書本幫忙吧。讀什么呢?什么都讀,檢驗的唯一標準就是我讀的時候孩子會不會用哭鬧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來拒絕……
其次,我們很享受親子閱讀時相處的美好時光。……如何讓有限的時光更加有價值,我覺得親子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F(xiàn)階段基本是我讀他聽,給了我被孩子依賴的滿足感,當然也增進了親情的質(zhì)量。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加,終會是我們各讀各的書,一起聊書里的所見所聞 。我更暢想,待我已白發(fā)蒼蒼,耳不聰目不明,沒法自主看書的時候,他對我說:媽媽,我為你讀書的時間到了。為著這個目標,我愿意把親子閱讀繼續(xù)進行下去。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如今的一份《紐約時報》所包含的信息量,超過了一個十八世紀的英國農(nóng)民一輩子能接觸到的信息量。
在這樣的社會里,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跟上,we need to catch up”。因為信息是文明的點滴積累。
終身學習、深度閱讀!
學習的方法不只閱讀一種,但是閱讀是最為有效的一種。
閱讀,尤其是深度閱讀,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它是將無意義的符號轉(zhuǎn)化為邏輯、影像、情感的過程,是對我們大腦功能的一種鍛煉。對于成人或是小朋友都是如此。
美視鼓勵小朋友海量閱讀,同時鼓勵家長閱讀,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地方。
終身學習和深度閱讀并非舒適的事情。
每個人都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qū),但是這無法讓人進步。只有在學習區(qū),才能不斷通過挑戰(zhàn),突破自己,獲得進步……
非常有幸我的孩子能在美視PYP就讀。IB教育兼容并蓄,博采眾長。在培養(yǎng)孩子國際化視野的同時,班級老師也特別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感謝學校推薦閱讀了這一系列充滿智慧的書籍,讀完后讓人受益匪淺。
我認為……真正的教育是在生活中,也就是言傳身教。優(yōu)秀的孩子是可以教出來的,而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身為母親,應(yīng)該時時處處要求自己為孩子做好模范……真所謂,圣與賢,可馴致。
……我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就是我的“影子”,只有“修煉”了自己,才能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閱讀無疑是最好的修煉方式。
在不斷的學習中,孩子在長大,我們也在成長,和孩子一起感悟和進步,真是其樂無窮。
本期我們班家長共讀的書是由凱寧媽媽推薦的《父母的覺醒》。凱寧媽媽在班群里分享了這本書的“精髓”,班上的家長都各自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閱讀,并在班群里進行了交流。我們也意識到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做父母的也應(yīng)該“身先士卒”…… 在這里我用書中最讓我警醒的一段文字來表達我對這個主題的敬畏。
我們每個人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想。我們會持有一些從來沒有檢驗過的想法、信念、價值觀、假設(shè)。很多父母甚至認為,根本沒必要對自己的世界觀提出疑問,因為我們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于是就不再需要反思了。如此一來,我們就形成了僵化的思維模式,在沒有審視自己的世界觀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我們既有的想法去表達他們自己。我們沒有意識到,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后代,對他們的精神其實是一種桎梏。
我們想把自認為“最好的”教給孩子。然而,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忘記這么一條:父母首先應(yīng)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quán)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下生活,那才是他們?nèi)烁窬竦恼鎸嵎从场?/strong>
記住,不要用“愛”去綁架孩子。
……《如何說,怎么聽》是一本極具操作性的書,我身邊有家長實踐了,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效果?!渡儆腥俗叩穆?》讓我回想起當年心理咨詢師的培訓(xùn)和實踐的經(jīng)歷……我從來都認為閱讀是一件很個人的事,讀什么、如何讀、讀完后的感受,都與每一個人的經(jīng)歷、性格、生活狀態(tài)息息相關(guān),肯定各不相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從儀式感到日常例行公事—發(fā)自內(nèi)心的閱讀。
生活需要儀式感,讀書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當然也少不了儀式感。
……所以,每當看到朋友曬閱讀儀式時,我點贊的同時心里祝福他們:在儀式之后的主題--閱讀中注入更多的精力和堅持,把儀式轉(zhuǎn)化為發(fā)自內(nèi)心的閱讀需求,成為日常生活的例行公事。
那么,怎樣把這樣的閱讀儀式變成日常的例行公事呢?各位有沒有想過,我們和孩子一起設(shè)計一個專屬的讀書的儀式:包括時間、地點、伴讀的小食物、氣氛的營造等等。
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作為父母,我們一定希望參與到孩子的精神發(fā)育中吧!
想象一下,我們每天,或者周末,與孩子約定好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完成計劃好的只屬于孩子和我們的個性化的閱讀。
……需要堅持多久呢?有研究表明,形成一個新的習慣,所需時間為18天—254天。我們從今天開始,堅持一年,或者至少一個學期,極有可能在暑假里,我們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減少了,閱讀的時間增加了。
……讓我們迎難而上,與孩子一起堅持吧!去創(chuàng)造我們和孩子的精神發(fā)育史。
我們班從去年11月開始,在班級老師的倡導(dǎo)下,啟動了“書香家庭”這個活動。每個家庭制定了閱讀計劃,按計劃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家庭成員間互相監(jiān)督,互相鼓勵,一直堅持每周末有1-2小時的“親子閱讀”時光,每個家庭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書香家庭的評比活動中來。
通過一年的踐行,從今年12月每個家庭填寫的“書香家庭”申報表的情況看,我們收獲很多很多:1、孩子閱讀興趣濃厚,閱讀量明顯增長;2、孩子們增長了知識,習得了道理;3、親子閱讀是有效的陪伴,增強了親子交流,讓溝通更順暢。親子閱讀就像一杯氤氳著花香的茶,溫暖著孩子和父母的內(nèi)心。4、生活因閱讀而精彩,外出時隨時帶一本孩子喜愛的書在身邊!
我們每個家庭通過認真總結(jié)并在班級閱讀中分享,我們的共識:1、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2、閱讀要有決心,不能半途而廢,需持之以恒。3、讀完后的交流非常重要。4、家長的親身示范勝過說教一萬倍。5、讀書可以不求甚解,保留孩子的興趣更重要。6、運用“滲透”讀書法。
人生路長,在一路“爬行”的過程中,可以細細品味路邊風景,賞花開花謝,觀云卷云舒,更有書香陪伴,挺好!真正的愛就是促使雙方心智成熟的過程!
從我們班的每個家庭的閱讀計劃中能看出,這學期孩子和家長讀的書數(shù)量都很多、種類也很豐富。父母在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
1.家長和孩子全員參與:
班級積極參加閱讀社區(qū)活動,從擬定閱讀計劃到親子閱讀,全班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積極,主要的閱讀書目類型:勵志類、自然科學類、名人傳記、歷史史書等。
通過統(tǒng)計,孩子們的閱讀書目:《森林報》《希臘三部曲》《希利爾講世界地理》《比爾蓋茨》《史記》《增廣賢文》《影響孩子一生的中國辯論詞名篇》等。
家長閱讀書目:《專念》《孩子你慢慢來》《目送》《世界上的另一個你》《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
2.共讀內(nèi)容要精心選擇:
我們班的孩子大部分都10歲左右,已經(jīng)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開始對外在事物表現(xiàn)出喜愛、憎惡等。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去引導(dǎo)他們正確的閱讀。我們家長在交流過程中,獲知美國十所大學名校,學生借閱排名前十的都是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書籍,比如《理想國》、《利維坦》、《文面的沖突》、《共產(chǎn)黨宣言》、《政治學》,而我們國內(nèi)大學的孩子們……我們班級的家長們都達成一致共識,一起努力提高孩子的精神層次,做好親子共讀!
3.如何做好親子閱讀:
1)選擇合適的書:兒童作品;引讀各種經(jīng)典、優(yōu)秀的;有一定坡度的書;家長自己讀過的,才能與孩子一起分享。
2)與孩子一起像朋友一樣討論作者、書中的人物等,并涉及相關(guān)其他背景故事。
3)借用電影等影響資料,進一步加深對作品的認識;
4)重復(fù)閱讀:針對好的作品,在不同的年齡段,閱讀會有更豐富的感受!
PYP社區(qū)的閱讀分享會是以家長朋友互學交流為核心的重要學習平臺。來自不同行業(yè),有著不同性情,“三觀已定”的寶爸寶媽們在開啟“閱讀”這個話題時,每個人似乎都回到了最初——
個人成長之初;
寶貝降臨之初;
家庭閱讀之初。
是什么時候開始給孩子念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時候開始與孩子共同討論一本書?又是在哪個時候,孩子開始好奇:我們從何處來,又將往何處去?我們努力借助閱讀的力量啟迪他的思考,而不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維給出一個冰冷的答案?
我們借用詩句“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來形容閱讀,便可以說:且把書卷靜心讀,不負人間好時節(jié)。